15
|
前言
持續兩年多的疫情、新近發生的俄烏戰爭、全球化勢頭受阻、中概股持續動蕩、教培及反壟斷新政等一系列引發企業思考的現象、事件、政策,讓所有企業家認識到:今年會是最難的一年,也是未來幾年最好的一年。
市場環境競爭內卷化,外部種種不確定性,無時無刻不在提醒著身心俱疲的中小民營企業的企業家思考一個企業生存與發展的問題:企業內部對持續經營的確定性,應如何把控?
剛剛過去的“兩會”上,國務院又出臺一系列包括涉稅在內的支持企業發展的政策,釋放利好。為什么要出臺這些支持政策?因為國家知道很多企業特別是中小微企業難,非常難。所以,持續三年出臺利好政策,共克時艱。
國家出臺的這些利好政策,說是雪中送碳也好,錦上添花也罷,可對于企業持續經營的不確定性,我們企業總不能靠雪中送碳、錦上添花過日子吧。冷靜思考后會發現:歸根到底,企業需要苦練內功,提升自身的核心競爭力。說到核心競爭力,人們會想到研發能力、高素質人才等。但是,中小民營企業哪來的實力投入巨資去開展研發、引進人才?
其實,企業最根本的核心競爭力:運營效率。這是中小民營企業各部門都需要思考并有力落實措施推進的課題。
財務部門作為獨特的部門,歷來定位是“內當家的”、但效能卻一直被低估的部門,被定位成:報銷的、報稅的,記賬的,俗稱“兩報一記”。不過,這恰恰點出了財務天然的、法定的職責。只是我們應該思考:財務部門是不是可以在運營效率或價值創造方面,可以做的更多?
►►► 財務運營創造公司價值
不少人都知道管理會計、業財融合的概念。可什么是財務運營?在這里暫不解釋財務運營是什么。既然是運營,財務憑什么運營?又運營什么?
先回答“財務憑什么運營“,憑財務具有的四個天然的、法定的職責,財務部門推不掉其他部門也替代不了的職責。那是什么職責呢?
職責一 數據(驅動或決策)
2020年國家將數據與土地、勞動力、資本、技術并列,作為生產力要素,并成立了專門的數據管控部門,彰顯了數據的作用與價值。
國家層面是這樣,在企業特別是中小民營企業是怎樣呢?
大家都知道財務部門是負責核算的、負責預算的、負責分析的。
企業數據產生在各個經營環節,做企業(管理)的人都知道經營數據價值,那么在企業是不是需要統一運營分散在各個環節的數據呢?誰來擔負起這個責任?大家應該會想到:財務部。只是有人會犯嘀咕:咱們公司財務部那幾位小姑娘或者老大姐能做數據運營?公司的盈虧或家底賬,他們還沒有算明白呢。
其實,這個嘀咕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咱們先確認公司數據運營的作用或價值,并確認數據運營的執行部門是財務部。至于如何實施數據架構?數據是有價值的,大家都知道。但如何運營數據?如何用數據這個無形的手,驅動公司業績增長、管理升級?等等。
方法總比問題多,會有專業實施方案、團隊培養體系來支持完成,我們后期會陸續推出相關分享。
職責二 內控(機制或平臺)
從事財務的人在專業學習第一天,就知道財務的基礎職責之一:監督。
另一方面,大型上市公司一般都有專門的內控體系。
我們暫且不去嚴格區別“監督”與“內控”的定義,但兩者共同的目標:防止或減少企業經營行中踩坑、爆雷,推動企業建立規范體系,保障企業持續經營、合規經營,降本增效。
并且,由于財務部門對企業經營數據或資料掌握得相對全面、也是相對最懂法律(包括稅法、公司法、合同法、勞動法等)的部門,具有較強的規范意識。
如果企業需要建立適合自己發展所需的內控體系,這個職責由哪個部門承擔?同樣也應該沒有異議:財務部。
同樣,也會有人對自己企業的財務團隊的專業勝任能力表示擔心。這個擔心有現實的道理,只要不過慮就行。只要財務團隊有擔當、愿學習,有專業的人指導,掌握方法、建立意識,即便是“小白”也照樣能建立并運轉公司的內部控制體系,搭建平臺、促進管理層與員工共同努力,以防止或減少企業經營過程中踩坑、爆雷的情況發生。控制風險的同時,提高企業運營效率,為企業持續經營保駕護航。
職責三 資金(機制或底線)
財務部是管資金的,這個職責各位應該沒有異議。只不過,這個“管”資金是如何管?
像倉庫保管員一樣收發倉庫的貨品一樣收發資金?
在報銷或發工資時,財務部像財神爺一樣給大家發錢?
企業沒有錢時,財務部是不是提前要規劃融資?
對外投資或上新項目或上新產品前,涉及大量資金投入,財務部要不要參與?
對外賒賬過多或盲目擴張,造成過多借貸,導致企業資金周轉不靈,甚至資金鏈斷鏈,財務部要不要介入?如何介入?
要不要實行全面預算,制訂資金使用計劃,使企業資金能有序收支?
公司資金安全如何保障?
為什么有的企業資金極其緊張,成天融資,而有的企業賬上趴著用不完的錢?
……
在企業,資金猶如人體的血液系統,是企業運營的核心,也是企業生存的底線。所以,從企業運營的核心入手,在企業“誰”直接創造資金流入的,“誰”就是企業運營核心,企業機制的設計要聚焦資金流入,服務于企業運營核心。
這樣看著,是不是企業的資金管理工作,門道還不少。這本來就是一個體系嘛。其實就一個核心問題:如何保障企業資金有序、高效、安全的運轉?
又有人會問了,咱們中小民營企業財務部能具備這樣的能力或專業儲備嗎?同樣,辦法會有的。
職責四 涉稅(紅線或利益)
涉稅,這項職責由財務部履行,應該也是沒有異議。
提到稅,很多人都會想到過去的歷史原罪及未來的納稅籌劃,看著很深奧,確實也復雜,不僅僅是因為中國的納稅痛苦指數是全球最高。這是個很復雜的議題,在這里就不展開交流了,有興趣的企業家,咱們可約著一對一私下深入交流。
其實,涉稅這個職責核心關注是:不違法、不浪費。具體如何下:
不違法,這里面涉及不虛開增值稅專用發票、不騙取出口退稅、不逃稅等。比如有些企業會發生虛開增值稅專用發票的情況,企業自己還不知道,因為虛開增值稅專用發票有四種情況,企業稍不小心就會中招。
不浪費,咱們企業需要充分研究國家及地方的涉稅規定,包括疫情下國家或地方出臺的各種涉稅減免或財政激勵政策,需要我們多一些關注、研究、操作,制定適合本企業的納稅籌劃方案。這是一個極其專業的活,建議找到合適的專家或實戰派朋友給予指導,以避免造坑爆雷。
核心關注:① 不要因為我們的不懂而多繳稅;② 在專家指導下合法節稅。
►►► 財務運營,運營什么?
在明確財務的這四個天然的、法定的職責后,我們應如何發揮它的作用,并創造價值?
如果我們企業中的數據能像伊戰中美軍作戰體系中的數據鏈、高德地圖中的路線規劃、駕車中的儀表盤、道路建設前的模擬測試系統一樣有實時性、預見性、整體性,企業在制訂企業經營目標、業績激勵政策以及配套政策時,企業與員工的從容性、預見性是不是會得到有效保障?
財務部門可以以持續經營為目標,在促進銷售增長、降低成本支出、提升運營效率、控制經營風險四個方面,主導、參與、輔助企業規則體系的建立、優化,并用數據全程評價,用資金及激勵(規則)促進經營目標的達成,實現企業與員工雙贏。
任何企業的發展都離不開資金的支持。如何從商業模式開始設計,運營層面推動,讓企業在快速發展的同時不缺錢,需要設立機制讓決策層、執行層達成公識,并為之全之以赴。
稅是一把雙刃劍,涉稅利益,有時比辛苦經營產生的利潤來得更容易。在這里,請大家記住六個字:別浪費,別違法。但這六個字,極具學問和積累,比如:一個增值稅可以讓不少企業家倒下,一個資產重組稅目讓資深財務暈倒。
總結一下“運營什么”:財務部門運用四個天然的、法定的職責,也是“無形的手”,協調公司各方資源,搭建一個讓員工特別是業績創造的員工可以“自運營”的高效平臺,減少直接的管理,做好服務、做好監督,為企業持續發展保駕護航,以實現企業與員工雙贏。 |